20160602

I wish you love




有些東西不會隨著任何事情改變



( 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brings )

I wish you love.




20120920

before midnight (順便說一下32歲的事)




聽到這系列要拍第三集已經是前幾週的事,聽到的時候其實也已經拍完了。導演晚點連先生、改行寫起書的伊森霍克與改行當起導演的茱莉蝶兒這三個人簡直就是咻一聲就把電影給完成了,可不是嗎?其實劇本寫完就差不多拍完的片,不知道這一回他們要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什麼?電影與真實人生交錯。


不可能忘記的。
她23歲時我15歲,關於戀愛最美好的想像都在第一部裡。

年輕時我們急於與當時的戀人討論劇情,像是巴不得演出自己的版本一樣,當然那時候我們也都年輕又愚蠢,像是要跟命運角力一樣,花好大力氣堅持自己,不懂得許多簡單幸福的道理。簡直就是star crossed lovers阿,用爵士樂、村上春樹的方法來說。又或者,用大眾流行一點的說法,「總之那幾年,你們兩個沒有緣」。(阿村上都已經變成了大眾流行語言了,怎麼忍心)

她32歲時我24歲,關於愛情,你還相信什麼?

曾經很幸運的找到真愛但又沒有那麼幸運的人,應該都有經過這個階段吧,對人對愛失去信心與希望,不知道該相信什麼,生命不再花在堅持與信念,而是努力維持著自己不要支離破碎。關於那些人、那些微小的細節,就像是鬼魂一樣,你的冤魂、我的冤魂,看不見、趕不走,只能學著與他們和平共處。於是第一部失去了光輝,像是殘留著淡淡的夢的影子一樣,不再讓你悸動,喜歡與認同轉向第二部更多,且毫不猶豫。





然後。
然後幾天前我終於來到她第二集的歲數,看著劇照已經中年發福的女主角,看看自己。好像總是比較接近他們的年紀,不知道這是幸還是不幸,二十幾歲時本該有第一部的浪漫,卻像是三十多歲的他們一樣憤世與感慨。年紀是永遠也追不上他們的,我年長了,他們也年長了,這也是這系列電影這麼奇妙雋永的原因之一,角色、演員、觀眾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有誰這麼幸運能跟著同樣的戀人一起看三部曲呢?但能有他們一路陪著我,兩個九年,度過戀愛的曲折離奇,已經是何其幸運了。

不知道這回他們要聊些什麼?全球經濟?教育?糧食危機?美國飲食與肥胖?離婚與再婚?中年危機與外遇?love life圓滿(可能嗎)之後的人生追求?只能猜想,他們一定又搞丟彼此了,才會需要第三集。不然難道是婚後生活走味,相約希臘重溫舊夢?(你看他們沒有牽手)當然也有疑惑(帶著羨慕的),人近中年還有這麼多嘰嘰喳喳可說?

而接近中年的我又關心些什麼呢?朋友問我為什麼年紀越大你好像越反社會?我想那可能是曾經懷有一點點浪漫理想性格的必然吧,用還沒有被生活瑣碎磨損的,僅存的一點點什麼在憤怒著,如何能不憤怒呢?這個社會。

但也有變得比較溫和的一面,比如說,開始想聽爵士樂,真的可以把它聽進去的那種,比如說,敲着鍵盤的現在正聽著的I can't get started (with you), Billie Holiday。耳朵可以忍受的音量隨著年紀減少,吶喊被理解的眼神取代,真心的微笑比珍妮摩露式的大笑更令人舒服愉快。

我不知道midnight之前會有什麼?只有期待,而期待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稀有珍貴的東西了吧。

希望世界末日前可以看到這部片阿。




*補充一下真實的人生:

Ethan在98年跟Uma Thurman結婚,03年分居,04年離婚。08年再婚的對象是小孩曾經的保姆,兩任各生了2個小孩。

Julie在90年搬到紐約,後來搬去LA,01年成為美國公民,07年開始跟做電影音樂的德國佬約會,09年生了小孩。








20110406

How does it feel ?

狄倫伯之後,意外地想起最多的不是前狄倫版版主的某人,而是幾年前短暫家教過的一個學生。他一週上課五天到晚上,週末補習兩個整天,每個時段都排滿了,而我教的不好。沒多久之後他媽說他週末需要休息一陣子,就把課取消了。


在當時還不知道是倒數第二堂或最後一堂課的時候,我給了他Like a Rolling Stone的歌詞(又或者是Blowin' in The Wind,太久了忘了)。小男生興味盎然的看著,那大概對他太難了,我也解釋不好,但總比課本有趣吧。


我把歌詞留給他,新買的參考書卻來不及給他。他上課問的問題我回答不出來,為什麼要用這個介系詞而不是那個?還有太多問題他沒有空想到,而那些問題更沒有答案。


小男生的名字什麼的我都已經忘了,也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考上,希望他媽媽真的是幫他把週末的課取消讓他休息。也許有一天他會想起他曾經讀過這首歌,發現人生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How does it feel ?

BE a rolling stone.


(and the answer is still blowin' in the wind)





20100916

30



30歲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
世界沒有裂開一個大洞,
這不過是生活裡平常的一天。

而照這樣的速度,
40歲應該也很快會來到,
我要更平和的與時間一起前進,
不要讓焦慮亂了腳步。

幸運的是,
我沒有變成自己20歲時討厭的人。




20100424

永和八年(暫)


在永和上網的最後一夜
後天早上我就要離開這裡了
一直沒有為他寫點什麼
找房子找傢具打包忙東忙西的一整個禮拜
一轉眼想起時,房子已經打包了一半
竟也來不及拍點什麼

堆滿箱子的客廳跟剛搬來時一樣驚人
但那畢竟是兩人份(那時小維與我分站客廳兩端見不到彼此)
隨著歷任室友紛紛跟男人跑了,我也就蠶食鯨吞了整個屋子
這些年還陸續添購了傢具家電
20坪的小房子塞的滿滿,連陳媽媽都看不下去
直說你的房子只需要一個男人帶著他個人衣物進來就可以成一個家
(甘有聽過媽媽這樣虧自己女兒?)
但畢竟是太久沒有搬家了,當聽到搬家公司說這大概要超過兩車40箱
我嚇得口都開了(!)
這數字則成了眾人的笑柄,獨居老人的不良示範

回想十二年前隻身一人來到台北
不過是一兩只皮箱、一床棉被的家當,連台電腦都沒有
宿舍三年,離開時也不過是11件小箱塞滿轎車
但那僅僅是個上鋪睡覺、下鋪書桌衣櫃的六人宿舍
松鼠的威力已經隱然可見

離開群居之地後,在中和橋邊的社區大樓短暫住了一年
外宿不比校舍,一學期的住宿費只換來一個小到必須把書桌放在客廳、按月計費的房間
然而天氣晴朗時,20樓的陽台可以看過台北對面的觀音山
你可以和任何人分享這樣的風景
20年第一次嚐到的自由,你終於可以說,這是我的房間
只是好景不長,名叫百年好合的大樓並不保證永遠
房東賣了房子,你只好捲起鋪蓋,尋找下一個蝸牛殼

然後,然後我就撿中了這裡,一住就是八年
無數次洗澡洗到沒熱水默默穿回衣服頂著寒風到後陽台去扛廚房的瓦斯桶來換
無數次半夜與鄰居的炒菜香對抗
巷子對面那個喊「媽媽唷~弟弟擱棒賽囉~」的小男孩今年多大了?
八年就像住了一輩子,甚至連房東太太都住到簽約兩相忘
不怎麼見面,連電話也不太打擾,我們始終保持著以禮相待
僅透過每月一次的ATM數字來往,卻也是一起抹過水泥補過牆腳掃把沾
你又有哪一個工作哪一個男友這麼長久?

八年。
工作、男友換了都不只八個,我卻還在這裡,像是生了根
從小住過北市北縣中市中縣彰化市彰化縣的我
沒有在哪住過這麼長的時光
八年幾幾乎像永遠那麼長了
我心裡明白這不是永遠,卻也沒想過何時、該如何告別

回想大學那年,我離開了家,從此踏入台北的繁華世界
來到永和那年,我進入了社會,更是一去不回頭
我知道離開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但永和如同我的第二故鄉
我的青春都在這裡_永和 2002.5 - 2010.4